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区级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 课题列表 > 数学课题 > 区级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 > 理论学习

文献学习心得(钱亭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沈新春  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

学习心得

阅读了几位老师的论文,让我对于数学建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明确了什么叫做数学建模,以及在平时的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其中海安县实验小学许卫兵老师撰写的《磨·模·魔》让我的影响最为深刻。许老师用“磨·模·魔”这三个字总结了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指导数学教学。也就是教师要反复琢磨教学在内容中隐藏的“模”;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学生对“模型”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有着深切的体验和感悟,并对之产生好奇,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能主动地构想模型、建立模型、运用模型。许老师运用了大量的具体教学案例对着三个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释。许老师还将两位老师利用同一素材教学“减法”的片段进行对比,更加直观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许老师以《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为例,展示了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一位教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描述从图中观察到什么,然后根据观察的情况直接进行列式。另一位教师不仅先是学生描述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将所得到的信息用一句完整的话进行描述,然后尝试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情景中的人物,然后结合情境图和圆片进行说明,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追问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举一反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第一种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教授了如何解答本题算式,5-2=3只是一道题的解答,过程也比较枯燥乏味。没有注重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离出来,用小圆片代替具体情境,通过摆的操作,以及最后的思维发散和联想,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进一步构建5-2=3的数学模型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和意识都相对薄弱,这时候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就成为重中之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说一说,分析题目的意思,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发散思维,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渐渐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思想的同时让孩子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