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语文课题(一)【2007-2010】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 课题列表 > 语文课题 > 语文课题(一)【2007-2010】 > 研究成果

化繁为简 爱在细节——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的爱国主义启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莫娇  发布时间:2013-11-04  浏览次数:

化繁为简  爱在细节  

 ——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的爱国主义启蒙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教育部门先后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纲领文件,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根据时代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  

尽管如此,各种事实也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在一些新闻事件中,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90后青少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还有些00后小学生,对国庆节的认识就是“长假日”。学校内也在中高年级做过一次爱国主义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8.7%的学生对国家大事显得漠不关心。这些事实不由得的令人痛心疾首,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基础。完好的小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更高层次的教育提供重要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才有利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为培养各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因此,纵观中外,小学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小学一二年级,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众多学科都重视在低年级阶段的启蒙,爱国主义在低年级的启蒙同样重要。但是一二年级,在学生幼小,无法理解“爱国主义“四个字的涵义阶段,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启蒙呢?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材经过一番后,我发现其实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已经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果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 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但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因为,我认为在低年级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紧扣两个核心:学会“爱”和了解“国”。  

   

一、学会“爱”  

(一)学会爱妈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他认为,少年儿童如果从小没有起码的人道主义和善良温存的思想感情,他将来就不可能有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而善良情感的培养需要从童年开始,从培养他们爱父母、爱最亲近的人做起,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材编排上,每学期都有感恩父母的课时安排:一年级上册第9课《我从哪里来》、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爱我家》(包括《我的一家》《我是家中小成员》《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过家家》)、二年级上册第1课《祝你生日快乐》。这6课在教学目标中都蕴含着感恩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体会父母的对自己的关爱,对家庭的付出。尤其是一年级的《我从哪里来》,这课既蕴含着生命从哪里来的科学知识,也引领一年级小朋友知道自己妈妈在自己未出生前付出了那些辛劳。在教学这课时,我安排了小朋友观看生命从胚胎发育成婴儿过程的影片,为孩子们描述了母亲分娩时惊心动魄的场面,然后我向小朋友们提问: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孩子们纷纷表现出对母亲的感谢,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震撼。孩子爱妈妈是一种本能,但是这种本能仅仅是对妈妈的依赖,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孩子才能真正的去。心怀感恩的爱,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情基础。  

   

(二)学会爱生命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样的,孩子学会了爱母亲,更要学会去爱他人,爱身边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心怀悲悯。爱国主义,归根到底爱的还是人,爱的是祖国的同胞,因此爱国主义应该是一种人文关怀,我们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心行动》(包括《关心老人》、《他们需要关爱》、《小手拉小手》《别把花草弄疼了》)、二年级下册第6课《春天的种植》、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与小动物》这些课时内容都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人文性。在这几课中,小朋友们通过各种活动,体会了生命的可爱与可贵。尤其是《春天的种植》一课,这课要求小朋友们体验种植,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对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充满了惊喜,在教学这课时候,好多小朋友纷纷表达了他们在种植过程中的新奇体会。特别是植物的发芽,许多小朋友对生命的萌发表达出内心的震撼。还有小朋友联系到一年级上册第9课《我从哪里来》,说自己有做妈妈的感觉。培养儿童爱热生活的情趣,是品德课程的目标之一。这样的热爱生命的儿童,我相信随着年纪渐长,会更有责任感,能成为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小公民。  

   

二、了解“国”  

(一)认识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家乡和地方风俗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故乡土地热爱的感情,这是一个人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一财富还在童年时期就应深深扎下根。《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课程目标中,将“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列的在了头一条。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三个梯度。在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关心他人后,我们要逐渐引导孩子将视野放宽,了解并熟悉身边的环境。“国”,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更容易接受一个具象的“国”——自己生活的土地。品德课程的教与学都是根植于儿童的生活的。所以爱“国”,先从爱学校,爱家乡开始。一年级上册第2课《我们的校园》,既是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认识自己的学校,也是为了让学生开始树立“以校为家:的思想,让孩子们对学校有一种归属感。而爱国主义也正是一种建立在归属感之上的情感。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着极深的地域情结,会生活在同意地域的人群有特别的好感,大家说同一种语言,有同一种风俗,在此之上建立了同胞的情感。一年级上册第15课《过新年》、二年级上册第8课《中秋与重阳》都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中国各地过节风俗。本校的孩子多数是外省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在上课时,我也引导这些孩子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让孩子们对祖国大地充满了好奇之心,将这片土地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二)初步了解祖国的历史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了解祖国的历史是必须的。但是我确认认为是应该放在最后的。爱国主义,要先有情怀,才能对祖国的历史有所体悟。为一二年级的学生讲解历史。讲解常识,要考虑这个年纪孩子的身心特点。因此一年上册第3课《我也正当升旗手》安排了“为国旗涂色”和“制作五角星”的学习活动,让孩子通过动手,记住国旗的图案和颜色。二年级上册第3课《过去的故事》、第4课《红领巾的生日》都采用了“故事会”的形式。孩子们爱听故事,动人的爱国故事深深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听完更要记住,因此在上二年级上册第2课《快乐的国庆节》时,安排了竞答环节,让孩子牢牢记住国庆节的日期,新中国成立的日子,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是谁。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并将答案牢牢记在了心里。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那么让历史在孩子心中扎根,爱国主义的种子才能在下一代的心灵中茁壮成长。  

   

三、“爱”在“国”前,感恩生命  

     回顾近些年来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普遍存在“假、大、空”的弊病。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就限于周一升旗仪式,清明为烈士扫墓,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要写观后感等等。品德课程强调,德育是来自与学生的生活。所以要使得爱国主义有效的根植在孩子的心中,我们要为孩子种下“爱”的情感。孩子只有心怀感恩,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乡,才会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孩子只有心怀对生命的热爱,才会体会那些为了拯救同胞,为了拯救国家而牺牲的烈士是何等的伟大。一二年级的孩子虽小,但是他们心灵更加容易被感动,我能够叫他们学会爱,学会去感恩,我相信等他们继续长大,心中的那片祖国的版图会渲染的更加鲜红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