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语文课题(一)【2007-2010】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 课题列表 > 语文课题 > 语文课题(一)【2007-2010】 > 理论学习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的几点要求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liufang  发布时间:2010-03-15  浏览次数:

   “绿色,是植物的色彩, 是大自然的骄傲,象征着平静,也预示着希望和活力。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而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绿色课堂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绿色课堂创设的是情感的课堂,互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人文的课堂。走进绿色课堂,关注绿芽发展,我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

    生命是教育之本,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所需的生态和谐的育人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绿色,生命的本色;绿色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给人以生机和希望。所以人类推崇绿色并期待拥有,因此,走进新课程要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寻找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轨迹,构建一个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跃的环境中健康学习、成长的绿色课堂,能使学生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

    如何实现课堂的绿色使命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情感交流,让绿色充盈学生心灵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课堂中的积极情感,更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命成长。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构建绿色课堂,就要求教师每节课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痛苦和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情感因素,把自己对于课文、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四十分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是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就像朋友,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师生间有了真情实感的交流,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就会悄然形成。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认知过程,关注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每一节课都是师生生命的闪光。师生所投入的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意志等人格因素,简言之,投入的是整个生命。

    1、把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里——春风拂面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走上讲台,就好像演员走向舞台,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这种不快或悲伤的情绪都不要传染给学生。冷若冰霜的态度,消极呆板的情感,只会使学生心理压抑,心灵紧闭,无创新可言。

    面带笑容走进课堂,用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让学生有被关怀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保持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情绪振奋的良好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学生总是比较活跃,敢想敢说,他们真正感到与教师、同学在一起学习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把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受告诉教师,他们热爱并享受着语文课堂,就像热爱并享受着春风绿意一样。

    2、把热切的期望融化在细节中——催生绿芽

    育人的过程是靠一个个的细节支撑的,可以说,没有细节,就不会有育人的过程,抓住教学细节,就是抓住课堂的生命。作为教师,应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对学生寄予热切的期望,并要让学生时时感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付出艰苦的努力。热切期待的效应是——让学生永远享受着用不完的动力资源。

    例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一课,采用谜语导入,上课一开始,就说:小朋友,你们都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强心理,教师这样一引导,学生的热情就高涨起来,紧接着出示第一则谜语根根须儿如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学生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很快就猜出谜底,然后出示第二则谜语大尾巴,尖嘴巴,蹦蹦跳跳采松果,夏天树上来乘凉,冬天钻进洞里躲。学生猜出是松鼠后,教师在花生的前面板书小松鼠,紧接着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学生提出小松鼠和花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则抓住这一问题,提出小松鼠和花生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起来,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文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又如,在教学生字过程中,每个汉字都有它特有的故事。学生很容易把的右边写成,教学时,教师要大家开动脑筋,看谁能想出好办法记住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有一位学生的方法特别有创意:太阳(日)照在兔子上,兔子的尾巴就藏起来了。这样,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成功的发现使我体会到关注课堂细节,时时给予期待的催化剂,可以点燃热情与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抵达认知的彼岸。

    3、把关爱的语言送到学生心坎上——春暖人心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在绿色课堂中,赏识尊重是教师示爱的一种有效方式。上课时,教师的口袋中要多带些高帽子,多说几句赞美的话、表扬的词,学生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教师还要舍得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见解,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这样,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学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充满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才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课堂教学就是要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要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是最好的人文关怀。

    一位教师在教《春天》一课时,课前折了一枝桃花带进课堂,问小朋友:桃花为什么开了?老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回答: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所以桃花开了。不料小朋友说的全不一样。有的说:桃花睡了一个冬天,现在打了个哈欠醒来了,桃花就开了。有的说:桃花听到小朋友在草地上唱歌、做游戏,它睁开眼看看,也想来快乐快乐,就开了教师对此有点儿不满意,这时,一位小朋友举手问:老师,那你说桃花为什么开了?这时,教师猛然醒悟,干吗非得说天气暖和了呢?学生的感受不是远比这知识本身宝贵吗?于是,就笑着说:桃花呀,听到小朋友们说得那么棒,就仰起脸笑了,所以就开了。

    这就是绿色课堂,它因为关爱而精彩,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他们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憾的时候,当他们为蜻蜓的薄翼而感动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就已经在一颗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我们也可以说,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选自《陶行知教育名篇》)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在学生微妙的心理世界,寻找能拨动心弦,触及心灵的语言,时时处处用甘露滋养鲜活的生命。

    二、顺其自然,让生命呈现自主色彩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创设、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心理原理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因此,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做出战略性调整,重构面向未来教育的发展性角色,改变绝对权威的教学观念,代之以共同探索的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观念,提倡尊重的教育角色互换,做到以生为友,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创新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身心投入,个性发展,让学生感到我行”“我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也是绿色课堂的宗旨。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个体是最基本的、最活跃的细胞,是有思想、有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应注意生态效应,要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施教,否则,杂的天赋得不到开发利用,反而会引起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还不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无视孩子的个体需求而进行过度开发,就必将付出比破坏自然生态更大的代价。(选自杨咏梅《你的教育生态了吗?》)。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于其间的绿洲,生命才能真正呈现自主发展的色彩。

    1、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顺势而教

    生态教育理念要求实施新课程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发展的心理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学生好像对待清晨花瓣上的露珠,露珠晶莹而脆弱,稍不留神便消失的无影无踪。(选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因此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精心地加以呵护,让思维火花顺其自然地点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种想法,教师总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把答案分以权威的姿态将所谓最优化的方法硬强加给学生,这样教学直接扼杀了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其开放的心灵就会自动紧闭——产生心理防卫。那么,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就得不到发现和发展。算法有优劣,但对学生来说,由于智力背景不同,生活经验不同,适合他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正是这样一些他自己感到独特的方法支持着他兴致勃勃地探索。因此,教师应顺势而教: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并加于肯定的评价;再让他们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最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如在教学《匆匆》一课,我采用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最有感受的一个小结进行自由练读,在汇报的过程中,在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这一词,学生就各抒己见,有的说作者发愁想不通,这就是头涔涔。有的说,作者感慨自己无所作为,这就是头涔涔……这样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保护学生最宝贵的独特思维,并为其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探究的空间。

    2、允许学生上课插嘴——顺心而学

    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自然流露,是智慧的闪光,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教师应把插嘴置于关注的焦点,随时提供机会与老师平起平坐对话,让学生顺心而学。

    如有一老师在教学《捞铁牛》一课中,在学生从文中了解到怀丙指挥人们打捞铁牛的具体过程后,教师就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按照和尚的步骤,亲自动手演示,体会方法的科学和巧妙.这时,就有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怀丙和尚的方法确实很好,但我认为有一环节做得不当.他不应该叫人把船上的沙子都铲到黄河里去。这样做起码有两点错误:第一,八只铁牛捞起来后,那么黄河河底就会堆积大量沙子,不能保证黄河的水流畅通,是对母亲河的破坏;第二,第一只铁牛捞起来后,接着捞第二只铁牛,就又得派人派船去别处装运沙子。这样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人力。我觉得和尚应该准备一些小木船,把沙子铲到小木船上。捞第二只铁牛时,再让人把小船的沙子往大船里装。如此循环不是更好吗?这样的教学,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留给学生插嘴的空间,以顺其自然的教学机智撑起荡漾在波涛中的使学生全情投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其效果非凡,正如赞可夫说过的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选自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学生就像田野里的绿色禾苗,他们的成长需要无污染环境,需要健康的营养,更需要高素质的园丁充满真情的耕耘——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课堂实现课堂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让学生在和谐的生态王国中生机盎然地生活,提升人的地位,提升生命质量。


倾“情”打造绿色语文空间

新课程改革倡导绿色理念,呼唤绿色课堂,主张让孩子们在绿意盎然、勃发着生机与活力的空间里,充分舒展身心、放飞灵性,从而真正的实现生命的价值。那么,如何为学生打造这片广袤丰盈,灵动韵致的绿色空间呢?
    

一、激情,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空间。

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老师或学生,只要能将自己完全地投入其中,激情四射,就一定能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片绿意盎然、灵动自主的空间。

1、倾己身心,物我两忘。

教学中,富有激情的老师常常会将自己置身情境,用心灵、智慧与学生共同演绎、迸发着生命的活力。如一位老师教学《船长》,更是用激情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性之美自然合一、互为促进。在师生合作朗读船长与船员的传神对话时,教师完全沉浸在船长的角色意境中,或急或缓、或抑或扬、或顿或挫,以激情感染着学生,学生的心领神会又激励着教师,师生默契,感同身受,把这篇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作品演绎的出神入化,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2、巧引善变,互动激情。

苏霍姆琳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富于变化,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情绪区”,让他们在不停的互动中引起需求、迸发活力。

二、愉情,让语文课堂成为流溢和谐与韵致的空间。

语文课改倡导学生“在灵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绿色语文课堂则更应通过情感营造诗意流淌、个性舒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生动有致的体验过程中,于无声处、悄然无痕地将知识内化吸收,从而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1、读中愉情,领悟韵味。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铭心的。许多美文只有让学生充分以不同形式的朗读,才能真正明白其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韵味,才能真正获得怡然的审美体验。

2、演中愉情,内化语言。

表演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感受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在轻松自然、不知不觉中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写中愉情,升华认知。

除了读演,教者设计巧妙,善于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开放性强、趣味性浓的读写结合中,获得愉悦、张扬情感,并将自己对课文内容、主题思想的认识和自己人生的体验相融合,不断的提高升华认知。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全神贯注》的最后设计了“名人名言”形式,教师先风趣幽默地送上一句署有自己姓名的“名人名言”,继而让学生假想自己也是未来的×××名人名家,并将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想也归纳成一句名言,经过揣研,学生在轻松愉悦、新鲜趣味的氛围状态下,写出了流畅而精彩,生动又富于灵性的个人名言,真可谓为“写中愉情,升华认知”中的绝妙之品。

三、移情,让语文课堂在动态生成中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绿色天空,学生在动态中学习语文,在生成中获取发展。这一段的学习经历将可能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生命质量。因此,绿色语文的价值,也便在于能充分营造可发展空间,引领学生体验情感、储存智慧、在迁移深化中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有力保障。

1、把握契机,在互动生成中促进发展。

如何让师生、生生、文本在互动碰撞、纵横交流中营造出绿色空间,让学生在广袤的澄明之境中得到不断促进发展,这便要求教师能拥有高超的教学调控艺术,善于捕捉课堂中最好的契机,在师生、文本对话中作深度延伸,生成有价值的探究主题。

2、整合资源,在立人、学文中迁移发展。

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立人和学文结合在一起。教学中只有运用各种资源整合等方式手段,建构出开放性、浸润性的人文环境、绿色空间,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