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1)班

董宇辉: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我用亲身经历来回答


01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

我当了八年的高中英语老师,教过的学生连网课加起来至少50万吧,我见过林林总总的孩子,我一直在想是这份职业滋养了我。

所以直到现在,我看到任何一种人我觉得都是合理的,见到任何一种观念、任何一种成长背景、任何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我觉得其实也是合理的。

今天请原谅我不能在这里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我们知道人就是因丰富而有趣,这个世界也是因为不同而可爱。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从家庭教育中,获得的两次关于人生的触动:

第一次,是我小时候暴雨后的果园。

我小时候家里经济情况特别差,差到上学学费都需要我妈出去借。我在那个年纪经历过的人情冷暖并没有摧毁我。

我有时在想,其实人生很多痛苦经历来得足够早的话,可能教会你辨别善恶,不要恨那样的人,只是警惕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屠龙少年不要长出龙鳞就行。

我小时候,有一次下了一场冰雹,我家苹果园的苹果都掉在了地上,当时已经有小孩的拳头那么大了,但是它还很酸,吃不成。

这对于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因为爷爷奶奶一年的收入就是那个果园。

当时我们都很难受,担心奶奶会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老人显得异常平静。我不知道是钝感力还是她的内心强大,总之她没有起特别大的反应。

她跑到果园里,跪在泥里面,把苹果捡起来,用抹布把上面的泥擦掉,装到袋子里,装了十几袋子,用木架车拉回去送给了村里那些养牲口的人。

剩下的塞到罐子里,做了很多苹果醋。那一年夏天,我们家里每一餐,每一饭里面都有苹果醋的甘甜和清冽。

我后来在读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的时候,就看到了同一种精神。

人生没有绝境,绝境是心境。那是童年关于我忍耐力和韧性最好的一次教育。

直到现在,我看到奶奶的时候,我都觉得她身上有一种语言会显得苍白的力量,这是关于我在家庭当中得到的第一次特别深刻的教育,成长都是瞬间的。

第二次,是我在大学毕业时的谈话。

大学毕业时,我去面试的第一家企业是国内手表企业。当时给的待遇挺好,一年十几万的起薪,派到欧洲,还有外派的补助。我却觉得得到的太容易了,得到这么容易,这能是好东西吗?

我又面试了国内的一家汽车企业。这个企业给的报酬比前一个更高,起薪一年20万。我想不会是干违法的事情吧?

于是,我又面试了第三家公司,就是新东方。从10月底开始,先是考试,再是试讲,每次讲10分钟,骂1个小时,出门那一刻,我觉得我有罪,我要忏悔。

因为老师骂完之后,我觉得我哪哪都不对,我连呼吸都是错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有过一些思考的,我在想我应该做哪份工作,前两个都看着那么诱人,那么耀眼,那么唾手可得,我却对人爱答不理。

后面一直虐我,不跟我说能不能过,能不能得到工作,得到之后给多少钱。

我就回了一趟老家,跟我爸说,一个是手表企业,一个是汽车企业,还有就是新东方。

我爸当时拿着锄头平整土地,我侧着看他的时候,正好他站在阳光的阴影里,然后手搭在锄头上,像个艺术家一样说:“儿啊,你把很贵的手表和很贵的汽车卖给富人,有什么用?”

我当时的沉默和你们现在的沉默差不多,我在想,我爸咋了。

但是,他说完那句话之后,他就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人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工作。”

我大为震撼,我说懂了,后来我真的选择了新东方。我当时也在好奇,我爸为什么能说出那么有深度的话,后来知道他是从书上看来的,那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说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要学会借鉴,很多时候别人的话会完全表达你的思想,多阅读,打开你的象限。

所以,那句话真的决定了我后来很多的价值观,我后来所有的决策都会围绕着那句话来看。怎么样对一个个体的发展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应该有仁心的,在意每一个孩子成长,不因为他学习好而过度偏爱他,不能因为他学习差而歧视他。

不能因为他家庭好,然后就对他多有照顾;不能因为他家庭差,就对他爱答不理。

02孩子的成长都是瞬间完成的

一个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后盾。前提是孩子得跟你能聊得开,前提是孩子说话的时候你不要急着发表观点,不要急于批评,不要急于炸毛。

有的家长听孩子说三句话,“你别说了,你说的都是错的!你听我说!”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家长,有的家长现场就和孩子打起来了,你可能很难想象。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畸形,甚至是彻底消失的。

如何应对?

第一,情绪稳定的家长能够教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我们后来把这种东西叫做豁达叫做智慧,苏东坡爸妈能是情绪暴躁的人吗?不太现实。

强大的精神内核是会传承的,这才是高贵的门风。

“报——”

“慌什么慌?多大点事,你就慌?”

大家见过很多电视剧里的这两个角色,这就是两个人精神内核的区别。你发现慌慌张张的人是很难成事的,因为他永远在被外界所干扰,始终没有清晰自己的判断,他太容易摇摆了。

强大的精神内核和一个非常稳定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大家也要修炼自己。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你修炼自己,孩子跟着学就行了。

不过度反应,利他也利己。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是对着外界有过度反应的话,首先他自己大喜大悲,精神不稳定,容易陷入极度的悲伤。其次,家里的人大概率也会受他影响,不快乐,不幸福。

第二,善于沟通。

很多家长沟通的时候,感觉像讯问,像警官办案一样铁面无私。家长聊了之后,孩子什么都招了,那不叫沟通。沟通就是你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给出回应,你也不一定每个困难都要给出建议。

因为你没有经历他的人生,你相信他会根据他所有的情况做出最好的判断,你别苛责他,善于沟通的本质就是你理解他,有时候哪怕你只要听就行了。你知道为什么现在互联网上的人都不认识,但是愿意给他发消息吗?

我每天在我的抖音后台能够收到无数条消息,有家庭矛盾的,有工作发展困难的,有孩子教育崩溃的……有丈夫感情问题的,这个我一般都不太回答,因为我也没有经验。我能收到无数种反馈,大家只需要有一个人了解他而已。

很多时候就算说完了问题,问题也没有解决和消失,但是心里舒服很多。有过这种情况没有?可能很多时候你和孩子的沟通就是这种,让他觉得你在听他,尊重、心理认同,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解决办法。

第三,爱和尊重。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这句话是鲁迅的一篇文章当中提到的。传统文化的原因,父母就像上级一样,儿女就像下级一样,长期形成了简单的命令关系。

在我生活的那个乡村里面,很多家庭直到现在就是父亲下命令,儿子执行,不管错还是对。但是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家庭关系,在现在来说,因为是零沟通。所以最后孩子和你之间消息越来越少。

后来那种家长养孩子就像放风筝,有一天,崩,线断了,孩子跟你不怎么联系,一旦进入大城市之后,发现你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少。

有时候和家长、孩子沟通的时候还要适当的示弱,这个很重要。聊完你说,“这个问题,妈妈和爸爸也没有经验,我觉得你可以怎么怎么样,另外你可以寻求周围人的建议,老师的建议……”你不必把每个问题都给出答案,你怎么能确保给的每个问题答案都是对的?一定不可能。

第四,强大的后盾不是包办一切。

很多家长一谈到家庭强大的后盾,物质方面全部给解决,没房买房,没车买车,没媳妇给安排相亲。孩子后来人生遇到所有的问题都来找我,孩子40岁了,后来抱着妈妈能够哭出来。

你真的给他强大的后盾吗?你的孩子终有一天要过自己的人生,你陪不了他了他怎么办?想过这个问题吗?

很多人培养的孩子像“巨婴”。如果把孩子教成这样,这个家庭教育肯定是出现问题的。

我一直在倡导,有的时候父母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孩子的人生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不是包办一切。

很多女孩相亲的时候,发现这个男孩儿都30岁了,一张嘴就是“我妈”,这就是巨婴,瞬间不感兴趣。既没有自己的知识、远见,也没有产生对自己的判断,容易形成这种现象。

大方向上给建议,小事情上不干预,世界在巨变,旧的经验不一定对,你的成功可能真是偶然。

很多人在问“怎么培养出来另一个董宇辉?”我自己都不清楚,你如果研究明白告诉我。我一觉醒来就火了,我怎么知道咋火的。

所以,旧的经验真的不一定对。我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在高中以前,我爸妈对我的管教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但是大学之后真的一点都不管。

我有一次和妈妈聊天,我说:“妈妈,我得独立。”我妈说:“对”。我说:“我的生活费我得自己赚。”我妈说:“太好了。”第二个月就没给我打。我说:“妈,我那天给你说着玩。”我妈说:“妈认真了,你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没有打过生活费。我说:“咱的沟通效率太高了,我就是提个建议。”我妈说:“准了。”

所以我大学后来特别苦,去当导游,给别人当兼职的教师,当翻译。我就是那些时间把自己培养出来了。

我讲这个的目的是,家长得让你的孩子去体会人是什么样子,得让孩子感受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是一个建议,甚至都不是一个舵手,你是副舵手,你甚至是前面的观察员,他来掌舵,他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要不然永远长不大。

第五,修炼自己,持续学习。

这是真的说给所有的家长听,我以前在家长会上一直批评家长,批评到最后,家长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好好做人。”

很多家长是不看书的,他却要求孩子看书。孩子说:“你都不看,凭啥让我看?你不看书都能成功,那说明成功不需要看书。”啊,有的成功还真的不需要看书。

再比如说,你要求孩子有稳定的情绪内核,结果你遇见事情就发脾气,那凭什么?所以修炼自己,意味着很多方面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然后就是持续地学习。家长也要变化,家长也要进步。

我发现大学老师的孩子成才率比较高。不知道现场有没有大学老师,大学老师上班回到家里有时间看电视吗?比较少,因为都有科研任务,还有论文没有写完,所以回到家里还在学,孩子一看,我妈这么惨,我爸这么惨,那我也得惨,我也学。所以,成才率特别高。

他们真的给孩子具体的学习建议了吗?没有,他们就是把陪伴学习做好了。爸妈在忙爸妈的事情,你也要忙你的事情。我们是为了更好的家庭,更好的生活。我们往大了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对社会做贡献。

还有一点是经营婚姻,这些话题可能刺痛一些人,但是对不起,现在离婚率逐年上升,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单亲家庭。有那种特别有爱的爸妈,即使分开之后还能够照顾好孩子。

但是很多人不会,尤其是两个人分别成立家庭之后,孩子会感觉他被世界抛弃了,哪都不能去,去哪都有异样的眼光。所以,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很重要。

再就是培养兴趣爱好。大家看过安娜·卡列妮娜,有一句话说:“当一个爱情沉重到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时候,注定会失败,家庭教育也一样。”我见过很多家长为了照顾孩子,把工作辞了,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一心一意只陪孩子,孩子疯得特别早。因为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他身上,你把他攥得太紧了。他穿衣服,吃什么饭,几点回来,干什么都有具体的建议,建议到孩子觉得无孔不入,压迫感特别重。

家长应该也要有一些爱好,比如钓鱼、喜欢、朗诵,这会让你的精力得到很好的释放,同时你又在这些方面获得了精神愉悦,生活的快乐来自很多面,工作是一方面,不能把所有的宝押在工作上。

如果你所有的快乐只来自于工作,有一天工作不顺心的时候,人就经不起打击,就崩溃了。你的快乐有一部分应该来自于自己的业余爱好,你的快乐有一部分来自和谐的家庭,你的快乐有一部分来自于自己身边交的朋友。

你的快乐来源越平均,你的人生越稳定。而且这个快乐来源至少应该三个以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培养爱好,积累智慧,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一般看孩子怎么样,大概父母就会怎么样,这个话可能有点绝对,但是是有点道理的。

第六,人生是马拉松。

我们都太着急了,了解历史的家长应该能发现人生伟大的成绩不一定都是你自认为顺风顺水的时候做出来的。比如,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在朝为官吗?没有,被挤压得没有地方去,回去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是自己最得意的时候吗?也不是。他是因为要帮李陵,结果被汉武帝给折磨了,才写的。

董宇辉也不是前一天还是新东方名师,第二天就火了。董宇辉当时每天都想离职,每天都想走,实在扛不下去了。

所以,我想给大家讲的是,很多人按照自己的经验,过去几十年一直在成功,你的人生越来越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是都是这样?因为大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家高速发展。所以很多人只能接受自己一直变好,就像大家期待房价一直涨一样,有一天掉的时候觉得怎么会掉呢?骗人呢,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不可能一直好的,孩子的进步也有偶尔后退的情况,历史都是曲折的。

所以,要让孩子有非常坦然的心态,这个心态首先来自于家长,再来自于孩子。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从容地应对。比如,这次考试没有考好就没考好呗,小升初没有考好就算了呗,初升高没考好无所谓,高中考大学尽力了就行,就算没有考好又怎么了?你身边发展最好的是当年那些高考状元吗?反正我身边不是。

人生很多时候可能领先一个阶段,但你不要期待自己全程领先,把弦拉得太紧就断了,孩子应该松紧有度,张弛有度。

人生是马拉松,要给孩子从容的心态和生活的智慧。有的时候就是点背,点背的时候干啥?游泳、看书、写文章,有一天终于等来自己的机会,又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第七,家庭教育是关于孩子如何幸福度过一生的教育。

最后一句话请所有人记住,幸福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大家可能听过庄子的故事,妻子去世了,惠子来吊唁,结果发现他叉着腿,坐到院子里敲着锣,唱得很开心。大家说:“你媳妇儿没了,你这么开心!”

结果,庄子说:“本来就没有人,天地之间的气汇聚到一块成了形,最后成了人,她又归于天地了,我应该为他感到开心。”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庄子疯了,但是我相信经过很多事实、很多挫折后逐渐开悟,很多家长会觉得这就是中国文化伟大的部分。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所以我跟很多人说,顺境中做事,有机会珍惜住,逆境中读书。努力没用,折腾自己干啥,每天把自己折磨的很惨,没有必要。

所以,短期拼智力,中期拼毅力,长期拼体力。幸福的人生一定是成功的,但是只追求成功的人生,不见得幸福。

03在应试教育中,父母可以做什么

我之前讲过很多的讲座,都是关于高考的,都是关于学习方法的,都是关于考试成绩的。但是今天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后盾”的讲座,我不能大篇幅讲那些,所以最后写了几点。

第一点,应试教育是一场大多数人都注定失败的竞赛。

我以前当老师的时候,家长对我的期待只有提分。但我几乎给所有的家长讲的是,做好防冲击的准备。如果就是硬性落地的那一刻,能否让自己孩子有一个再次起步的心态。我们都把这个高考看得特别重,但是大多数人其实考不上好大学。从另一个角度看,考不上好大学怎么了?董宇辉当年考的就不是985,也不是211。

从长期来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的知识巅峰就是高考那一年的6月7号、8号晚上。那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算得清楚。再后来,到菜市场都要拿计算机了,学的知识都还回去了。

所以,相比知识来说,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更重要?很多成年人到了四五十岁,知识量完全不如十七八岁的样子。互联网上有一个梗,一旦出现感觉无法理解的现象的时候,小学生觉得神奇,中学生告诉你这是什么定理,大学生说闹鬼了。潜台词就是,他已经把学习的知识忘了。

第二,很多孩子的问题,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

我在开家长会或者有时候和学生聊天,下课来问我最多的问题,从来不是老师英语怎么学,而是老师为什么要学。脸上写了两个字,天真、可爱。孩子问:“老师,我为什么学习?”家长说:“学习改变命运。”孩子一想,我们家司机还在楼下等我,这个命运可千万不能被改变。但凡改变了,以后自己怎么办?他不希望命运被改变,对于现在的很多家庭。

孩子内心的愁思是非常多的:

今天他没理我,他跟我关系那么好,今天跟另外一个人放学走了,这就会影响他今天一天不听课。听着都想打他,但是不能打他。“我理解你的心情”,握着拳头安慰他。今天老师上课一直瞪我,或者是这个老师前几天骂过我,总之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原因,就这一节课不听课甚至一星期不听课。

很多家长以为是自己孩子学习环境不好,条件不好,一直想办法做外部的办法,但是最影响他的反而是他的学习动力,孩子从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有的人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家庭命运,像我小时候,我就得学,我很清楚,我如果不学,现在在农村连媳妇儿都娶不到。

我想给大家表达的是,我以前努力学习真的为了改变家庭命运,必须要改变,我退无可退。

大家说寒门出贵子,因为他们学习动机最强,学习条件肯定差,寒门能够出贵子,就是因为退无可退,没有办法了,再不学回去可能连地都没有了。

但是有的孩子学习不一定为了这些东西,得让一个人找到自己丰富的兴趣和爱好,有的人是要找使命感,有的人是要找自己开心的事情,反正孩子学习动机需要你们去挖掘,因为每个人各自有差异,你们需要找到他为什么学习。

当然我所说的学习不等于考试成绩,考试成绩能够体现一方面,但是不能体现所有的。当年学的知识,现在能够用到多少?你会发现持续的有好奇心,持续的研究,持续的总结,持续的迭代,后来不管你进入哪个行业都很灵。

第三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记忆、理解、练习、迁移,这是学习里的问题。

很多老师上课是假上课,很多老师上课问孩子:“会了没,懂了没,记住了没,真记住了吗?”很多老师在问的时候,他都知道没记住。孩子在回答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听懂,但是还是会回答。

我上课很少这么问,因为这么问是没有意义的。我会让他们一人拿出一张A4纸默写,写完以后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孩子很痛苦,20分钟坐那儿,一笔没有写。我就让他把目标大学写在旁边,孩子在想,我就是这样对待我自己的梦想吗?更残酷了。不要问他,他能够记住,是不是就能够默写下来?

第四点,关于考试,很多人最头疼的还是考试。

第一,要有清楚的规划。三年时间怎么过,前提是和孩子促膝长谈好几次。很多家长总是讲“我只说一次,我再说最后一次。”你凭啥只说一次?他是个人,又不是个机器,记不住,多说几次怎么了?很多老师也是,“我再讲最后一次”,我说:“老师,你别这样,我害怕,你以后不能讲课了还是你讲不了了?”

清楚的规划,提前让他知道他的目标,孩子说以后就是想当飞行员。“爸相信你,你这个身高大概率过不了体检,但是爸还是相信你。既然要规划,以后要上怎样的学校,就得知道这个学校去年在全国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在咱省你得考到全省前600名,你这高中三年应该怎么学。固定到每年,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周,大概能够定出每一天。爸相信你,来,咱们一块。”

这是一个清楚的规划,好多人到了期末考试那两天突然关心孩子,就怕突然的关心,平常根本不管,一到考试时间,就问“咋样啊,跟妈聊聊。”家长还觉得感动自己,我多负责啊,我一直特别在意孩子学习,就是考试那两天特别在意,平常也没有管过。

到了高三那一年,感觉要倾全家之力牺牲一切,但凡影响孩子学习的,就地斩立决,他爸在客厅看个电视,骂了好几天。你平常干啥去了?事情没有规划,就不会成功。但凡清楚规划,就不会慌乱,不会糊涂。

第二,要有方法。我刚刚所说的三点是改善课堂效率的好办法。这样就不盲目,不浪费。在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对于大家最好的东西,就是整理错题本。最后能考的东西就那些,很多时候出题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出题的点也都很相似,往年就几个话题,多整理错题本,这些是非常有意义的。然后是经常复习。

真正聊到应试的时候,反而很简单,具体问题就能够具体分析了,但你要说请问怎么样培养一个优秀孩子,就迷糊了,定义里面什么叫优秀?身体好,思想好,还是人生一辈子快乐,还是要做出伟大的事业?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第三,充分练习,不焦虑,不投机。

我给大家讲一个案例,以前我当高三老师,离高考一个月了,有一个家长开着车带着孩子来找我说:“老师,现在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我孩子英语30分,我想让他考130分,请问能够花多少钱?”

我说:“对不起,我没有办法,往前面走,那有个大兴善寺,佛教八宗祖可以去拜一拜。这是信仰问题,我帮不了你。”

哪有一个月从30分提到130分的?别人学三年,你干啥去了?你有“钞”能力就能够行吗?虽然“钞”能力很多时候确实能够行,但是考试面前是不行的。

所以,在学习方面,你要有清楚的规划、高效的方法,最后再充分的练习,不焦虑、不投机。因为你一旦焦虑、一旦投机,所有受过的教育和所有的经验都会丧失自己的判断。

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是需要培训才能上岗,为人父母却没有经过培训,这看起来是巨大的缺点和遗憾。也因此造成很多人在家庭教育里面的不称心、不满意。

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不影响你成为优秀的父母,因为爱会驱使你做一切正确的事情,希望大家用爱去关心照顾一个孩子,而不是因为要求去规训和苛责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