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1)班

双减之下,需“增”家庭教育能力


双减之下,需“增”家庭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融于日常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性格、情绪情感以及生活习惯等,也传承着文化习俗与社会规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崔保师指出,家庭建设、家风塑造和家庭教育是家长最根本的职责,“双减”之后,家庭教育急需有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4个“第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与会专家一致强调学习领会4个“第一”的重要性。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指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办好家庭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教育系统责无旁贷,理应带头落实,指导支持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

专家们认为,“双减”政策实行之后,对家庭和学校都提出了挑战。尽管近些年来家庭教育观念有所改善,家庭教养方式趋向民主,但研究发现,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职责作用认识不全面,对“双减”政策让渡的教育空间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对怎么与孩子相处、对孩子教什么管什么、怎么教怎么管,心中没有定数,简单甚至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普遍存在。学校作为专门化的教育机构,如何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科学合理安排家庭教育活动,实现家校协同育人,需要深入探索。
    如果家长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就可能失位、缺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郑金洲认为,“双减”在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某些方面“减”的同时,应该有家庭教育的“增”。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认为,家庭教育要更加注重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要“增”,源于目前家庭教育还比较薄弱。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指出,当前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情况,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实施家庭教育的意识。一些家长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把家庭作为第二所学校,把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上,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在“双减”的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要“减”。北京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指出:“双减”后,家长的教育焦虑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但是焦虑的内容有所变化,从原来主要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到现在焦虑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人际交往以及孩子的综合素质等。家长要减少焦虑,增强家庭教育的能力。

做好加减法,需要深入研究解决“双减”之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认为,“双减”的同时出现了“双加”,一是学生校内活动时间增加,二是学生在家庭的自主时间增加。增加的校内活动时间,学校通过延时服务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教师负担增加,对延时服务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而孩子在家庭的自主时间增加,对家长也提出了挑战。